奶牛繁殖力下降怎么办?

繁殖率对奶牛有什么影响?

繁殖效率是影响奶牛淘汰和胎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提高奶牛的繁殖能力是提高产奶量和降低淘汰率的有效途径。

泌乳周期与产奶损失

  • 空怀期延长:繁殖率下降导致空怀期增加(理想值≤115天),高峰期后产奶量逐日递减,影响平均产奶量。
  • 经济损失:每延长1天空怀期,损失¥40-60元/头(含饲料成本与机会成本)(Dolecheck et al., 2015)。
  • 胎次减少:泌乳胎次直接影响泌乳潜能的发挥,同时也关系到牛只的折旧与淘汰成本。

淘汰率

繁殖淘汰率占比>30%(De Vries et al., 2010),导致泌乳和青年牛培育成本无法回收,同时会造成高产遗传基因流失。

代谢疾病风险

繁殖率下降往往意味着新产牛能量负平衡(NEB)状态的加重,酮病发病率增加3倍,脂肪肝风险增加50%(Ospina et al., 2010)。

子宫健康

繁殖率下降很大程度上表明子宫内膜修复受阻,子宫炎发病率增加,影响受胎率胚胎成活率(Gilbert et al., 2005)。

影响繁殖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奶牛繁殖率的因素可以从营养、代谢、疾病、管理、环境五大类进行分析,奶牛的舒适度健康状况能量平衡对良好的繁殖能力至关重要。

营养与代谢因素

  • 能量负平衡(NEB):产后能量负平衡会造成卵泡发育延迟和孕酮合成受阻,NEB每延长10天,首配受胎率降低8%(Ospina et al., 2010);
  • 微量元素缺乏:硒/维生素E等缺乏延长子宫复旧时间;β-胡萝卜素血浆浓度<2μg/mL时,卵巢囊肿发病率提高40%(Michal et al., 1994)。

疾病与健康状态

  • 围产期疾病:比如酮病子宫炎蹄病等会影响子宫恢复,GnRH分泌等;
  • 氧化应激:比如炎症因子的升高会损伤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

管理与环境因素

  • 热应激:核心体温>0℃持续48小时,会提升卵泡闭锁率胚胎死亡率(Hansen, 2020),以及精液品质下降;
  • 繁殖管理:发情检出率输精时间点

遗传与生理因素

  • 泌乳负遗传相关:年产奶量>12,000kg的牛群,妊娠率遗传力仅0.03(García-Ruiz et al., 2016);
  • 胎次效应:初产牛经产牛子宫复旧时间和首配受孕率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更多知识干货持续更新中,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