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16日 生猪肠道健康和病原体防控问题如何解决?
如何从营养方面提高断奶仔猪的肠道健康?
提高断奶仔猪肠道健康,需综合采取以下措施:减轻肠道负担、促进肠道发育、维持微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增殖、增强物理与免疫屏障。从营养方面考虑,应着眼于基础日粮的设计和功能性添加剂的使用。具体措施如下:
优化基础日粮,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肠道健康
替换蛋白源:降低过敏炎症风险
减少使用含有抗原蛋白(如大豆球蛋白)的普通豆粕,改用消化率高的蛋白(如乳清粉、酵母蛋白粉、鱼粉等)或经过处理的植物蛋白(如大豆浓缩蛋白等)。这些原料可有效降低肠道过敏和炎症反应。
优化碳水:促进消化,减少后肠发酵
使用乳糖等提供易消化的能量,并能促进乳酸菌增殖。谷物(如玉米、小麦)经过膨化或熟化处理,使淀粉糊化,可显著提高在前肠的消化吸收率,减少未消化淀粉进入后肠,避免其成为病原菌发酵的底物。
善用纤维:增殖益生菌,增强屏障功能
建立肠道屏障功能
膳食纤维(尤其是可发酵性纤维)能改善仔猪肠道菌群结构,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增殖,帮助建立肠道屏障功能。
稳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可溶性纤维(如瓜尔胶)可减缓胃排空速度,降低小肠对糖类的吸收速率,有助于稳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增强免疫力
膳食纤维通过促进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乙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这些物质可作为能量来源支持肠道细胞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改善生产性能
适量添加木质纤维素等不溶性纤维,可减少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率,并提升生长速度和均匀性。
功能性添加剂的应用
酸化剂(Acidifiers)
降低胃内pH,激活胃蛋白酶原;降低胃肠道整体pH,抑制酸敏感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部分有机酸可直接作为能量物质。
益生元(Prebiotics)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作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专一性底物,促进其增殖,从而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的定植。某些寡糖(酵母细胞壁)还能直接吸附病原菌,阻止其定植并将其排出体外。常见种类包括: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甘露寡糖(MOS)和菊粉等。
益生菌(Probiotics)
通过直接补充活的、有益的微生物菌剂或者通过添加酵母菌为有益菌创造更有利的环境,通过“占位效应”竞争性排斥病原菌;产生抗菌物质(如细菌素、有机酸);以及调节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常用菌种包括:酵母菌(如酿酒酵母)、芽孢杆菌属(如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属(如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
酶制剂(Enzymes)
补充内源酶不足,提高养分消化率。特别是蛋白酶帮助蛋白质消化,减少后肠未消化蛋白的腐败;非淀粉多糖酶(NSP酶)(如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能分解抗营养因子,降低食糜粘度,并减少后肠的发酵。
植物提取物(Phytogenics)
当其主要活性成分(如牛至精油中的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含量得到有效控制时,在饲料中添加此类物质可发挥其抗菌、抗炎、抗氧化和促消化等多种有益特性。
参考文献
Zeng, Z., Zhang, S., Wang, H., & Piao, X. (2015). Essential oil and aromatic plants as feed additives in non-ruminant nutrition: a review.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6(1), 1-10.
Dowarah, R., Verma, A. K., Agarwal, N., Singh, P., & Singh, B. R. (2017). Sel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obiotic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its impact on growth, nutrient digestibility, health and antioxidant status in weaned piglets. PLoS One, 13(3), e0192978.
如何通过病原体防控调节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
通过病原体防控来调节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减少或消除病原菌的压力,为有益菌群的定植和增殖创造空间和机会,从而引导微生物群落向健康、稳定、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生物安全
如何作用于病原体:阻止外来病原侵入;清除环境中已有病原。
如何调节微生物菌群平衡:创造一个“低病原压力”的环境,使初始定植的菌群以有益菌为主。
疫苗免疫
如何作用于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中和或清除特定病原。
如何调节微生物菌群平衡:防止特定病原大量繁殖破坏肠道环境,间接保护了原有菌群的稳定性。
精准用药
如何作用于病原体:直接杀灭或抑制细菌性病原。
如何调节微生物菌群平衡:猛烈但非选择性,会同时破坏有益菌。需后续措施重建菌群。
益生菌
如何作用于病原体:竞争性排斥;产抗菌物质。
如何调节微生物菌群平衡:直接补充有益菌,或补充创造有利环境的酵母益生菌,增加有益菌在菌群中的比例,排挤病原菌的生存空间。
益生元
如何作用于病原体:为有益菌提供食物。
如何调节微生物菌群平衡:选择性饲喂有益菌,使其成为优势菌群,间接抑制病原菌。
有机酸
如何作用于病原体:降低pH;直接杀菌。
如何调节微生物菌群平衡:创造利于乳酸菌等耐酸有益菌生长的环境,不利于大肠杆菌等致病菌。
植物提取物
如何作用于病原体:具有广谱抗菌、抗炎作用。
如何调节微生物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过度增殖,减少炎症对肠道环境的破坏,有利于菌群稳定。
噬菌体
如何作用于病原体:特异性裂解目标病原菌。
如何调节微生物菌群平衡:高度精准地移除特定病原菌,对其他菌群成员几乎无影响。
参考文献
Gaggìa, F., Mattarelli, P., & Biavati, B. (2010).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animal feeding for safe food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141, S15-S28.
Callaway, T. R., Edrington, T. S., Anderson, R. C., Harvey, R. B., Genovese, K. J., Kennedy, C. N., … & Nisbet, D. J. (2008).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competitive exclusion for prophylaxis against bacterial disease. Animal Health Research Reviews, 9(2), 217-225.
Montoya, A., & Mateu, E. (2020). The role of viral and bacterial pathogens in gastrointestinal syndrome of weaning pigs. Porcine Health Management, 6, 32.
更多知识干货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