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梭状芽胞杆菌不利影响,改善家禽生产性能

全球家禽经理 Alain Riggi博士

保持健康的家禽肠道和免疫系统是一个重要但可控的因素,这可直接影响饲料转化率。几项研究表明,特定的酵母后生元能促进肠道健康,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

 

家禽企业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禽的肠道健康,以实现饲料到肉的有效转化。通过自然进化和选择性育种相结合,家禽的采食量大大提高,增重能力增强。尽管有这些优势,家禽仍然会因极端温度、饲料竞争、劣质饮用水和感染等应激因素而导致家禽技术性能降低、免疫抑制、死亡率升高和产蛋量减少。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是家禽肠道中最重要的肠道致病菌之一。这种细菌的增殖可诱发和维持慢性炎症,包括坏死性肠炎,当与上述任何应激源结合时,可对家禽生产和产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历史上对病原菌的管理主要依赖于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但由于担心抗生素耐药性水平的上升及其向人类转移的可能性,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这些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因此,具有促进生长特性的天然性免疫增强剂在饲料中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酵母益生元,当给予动物足够的剂量,已经被证明通过平衡胃肠道菌群和改善肠道黏膜组成,给宿主带来潜在的健康益处。

 

赛福多糖Safmannan®, 标准酵母后生元(YP),既可以帮助减少应激对动物生产的负面影响,又能维持机体强大的肠道健康。革兰氏阴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阳性菌能够通过“菌毛”这一特殊附着物粘附到肠细胞壁上。菌毛比鞭毛短且薄,菌毛含有关键成分——粘附素,使微生物能够粘附在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上,从而在肠道定殖。赛福多糖Safmannan® 含20%以上的甘露聚糖,当添加饲喂家禽进入肠道时,细菌就优先与YP结合,而不是与家禽肠道细胞结合,从而防止致病菌在肠道粘膜定殖。这些功效已在以下同行的文章中详细说明:2017年的一项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过滤分析检测几种酵母后生元粘附不同致病菌的能力,可粘附98%的鼠伤寒沙门菌菌株和75%的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Posadas et al., 2017);另一项体外研究也报道了对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这种粘附作用(Santovito et al., 2019);最后,Hashim等人证明,在模拟使用垫料养殖条件下,YP有助于改善的肉鸡的技术性生产性能。

图1 赛福多糖Safmannan®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C. perfringens-ATCC13124(Santovito et al., 2019)

Santovito等人评估YP抑制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的生长,并证明YP在体外有抗菌作用。为了调查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的感染剂量,将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的ATCC13124菌株接种于含不同剂量YP(0~10mg/mL)的液体培养基中。在24小时的实验中,每2小时对样本进行细菌生长评估。24小时后,剂量为1.2mg/ml YP能显著抑制细菌生长,YP以2 Log(CFU/mL)降低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生长(图1)。此外,赛福多糖Safmannan® 增加感染滞后期的持续时间,这有助于减少肉鸡机体慢性肠道炎症发生。

图2 Safmannan®组肉鸡42天后的生产性能

A体重,B性能指数(Hashim et al.,2019 )

Hashim等人进一步评估了YP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将384只1日龄ROSS-308鸡分为两个处理组,每组16只,每组12只。对照组自由采食以玉米和大豆为主的日粮,赛福多糖Safmannan®组在三个饲养阶段(开食阶段、生长阶段和育成阶段)以250 g/T的剂量添加。鸡笼里的垫料较脏,湿度加大、pH值和温度升高,会促进病原菌的增殖。这些肉鸡地上饲养,使用重复利用的垫料,以增加潜在的微生物增殖,并模仿美国实际的工业化养殖模式。

当赛福多糖 Safmannan®以250 g/T饲喂时,肉鸡的生长性能得到改善,这对于42日龄时的体重尤为显著(p<0.05,图2A)。表明这种酵母后生元产品可以在商业化饲养条件下(使用重复利用的垫料)显著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p<0.05,图2B)。

 

在现代家禽生产条件下,轻微的肠炎问题很容易演变成全面爆发,对生产者利润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因此,赛福多糖Safmannan®可作为生产商“宝库”中不容置疑的资产,能够控制条件性生长细菌的增殖,促进和维护肠道健康,从而打破因产气荚膜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的恶性循环。因此,赛福多糖Safmannan®产品是Phileo高端完整肠道健康解决方案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Hashim, M. M. et al. 2019.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Science 5(3): 435–41.

Posadas, G. A. et al. 2017. Translational Animal Science 1(1): 60–68.

Santovito, E. et al. 2019.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Disease 16(9): 630–37.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